“结婚证都拿了,事(婚礼)还没办呢,就等着这新房子。”上月23日,已是花甲之年的张克俊参加了市区廉租房摇号分房活动。幸运的是,他摇中了一套位于市区和达雅苑小区的二居室。而新房作为儿子的婚房,相信是最合适不过的礼物。
受困于家庭收入有限,买一套房子成为张克俊一家人难以企及的梦想。据老人讲,自1992年起,一家三口人便租住在了市区化工二村,50来平米的房子足足住了22年。现在孩子已长大成人,到了组建新家庭的年龄,因此为孩子准备一套像样的婚房,成了老人最急迫解决的问题。不过,受制于家庭收入来源相对单一且总体收入较为有限的困境,靠自身买房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幸运的是,淮安“居者有其屋”的住房保障制度,让类似张克俊这样的住房困难家庭看到了希望,成就了梦想。
事实上,经过多年的运行,淮安住房保障体系已日趋完善,廉租房、公租房、经适房等住房保障模式,已基本形成对各类住房困难群体的全覆盖。应保尽保、“房等人”的现实,让更多人的住房梦想照进了现实。
“住房保障模式的创新,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,最重要的是要方便老百姓,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”,市住房保障部门的有关负责人以共有产权经适房介绍说,共有产权房就是政府和住房困难户一起“凑份子”买房,解决他们的实际买房难题。后来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,即便政府帮他们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,仍有一些家庭对支付剩余房款存在一定困难且又贷不到款,后来政府又创新举措,联系协调银行参与进来,以政府作保的形式,让部分困难家庭贷得到款。再比如,以前共有产权房都是摇号分房,摇号的本身在于体现公平,但是对应的另一种现实是,保障房供应可能还不是很充足,“经过这几年的大力建设,目前我市的保障房已是‘房等人’”,在这一背景下,淮安再次适时创新举措,推行共有产权房“供应证”制度,对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户,以发放供应证的方式,让其自主选房、购房,这就很好地解决了买房人能买到合适的房子的问题。据初步统计,自2007年淮安推行共有产权房制度以来,已帮助941户住房困难家庭的圆了住房梦;自2012年实行共有产权房供应证制度以来,已发放近千张供应证,每一张供应证对应着一户住房困家庭。
其实,淮安保障房的创新之举远不止于此,不过正是基于这些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和举措,此前淮安与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六个城市一道跻身全国共有产权房试点城市之列,为淮安赢得了全国声誉。
另据了解,今年我市计划总投资3.7亿元用于保障房建设,其中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应保尽保,新开工(收储)公共租赁住房1258套,新开工(收储)经济适用住房432套。根据最近一期的数据统计,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保障房8535套,完成省目标任务16060套的53.14%;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房4242套,完成省目标任务16620套的25.52%。
微信扫一扫 装修没烦恼